社区团购,或者用“社区电商”这一行业人士更愿意使用的词语指代,正在摆脱一些偏见。
从2020年底开始的数次监管收紧,一度让不少人对行业发展持悲观态度,同时也出现一些负面的舆论。
与很多行业一样,新事物诞生初期都可能会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正因监管及时在行业内早期介入,并进行规范指导,社区电商逐渐回归商业本质,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利好。
这表现在,各平台将业绩评定指标从拓城数、单量,回归到客单价、利润率这些零售本质指标上;各家不约而同开始发力物流、仓储等供应链基建。
如今,社区电商行业已经从早期发展进入中场,且跑出相对稳定、可持续发展、健康的业务模式。这一结论可由两方面佐证:
首先是交易环节,早期一拥而上薅羊毛的潮水退散,在留下来的团长、供应商眼中,社区电商是一门高效、稳定且能赚到钱的生意。
其次是背后的供应链与基建,社区电商企业在下沉市场将深入建设仓配体系,同时连接生鲜源头与社区,切实提高了流通效率。
穿过行业的发展阵痛,社区电商正在回归零售本质。
一、价格战结束后的新闭环
在低价补贴被叫停后,经过几个月的打磨,社区电商跑出了一条新闭环。较此前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团长“过筛”,以及逐步优化廉价低质问题。
团长、反向履约、集约式采买,这是社区电商模型中,最重要的三个特点。在平台过于追求扩张速度的时期,为了抢占网点的高密度覆盖,团长的作用一度被弱化为自提点,这也是后来该模式被人所诟病的原因之一,一些原本开小店的团长担心平台绕过他们抢生意。
这也导致许多本身并不具备团长能力,以及打着通过刷单赚补贴,从而薅羊毛念头入局的一批人,渐渐被筛去。
有的地方团长数量,几十个降到十几个,但不少团长都是兼职,投入度不高,因此单量较低,甚至不过百。但有的团长依旧保持月收入超2万元,日单量超700单。兼职大多都是顺带做生意,没有服务,因此经常会出现丢货等影响顾客体验的事。
不仅团长们度过了优胜劣汰的过程,整个链条中的供应商、网格仓等各环节,均经历了大浪淘沙。在过去一年间,各平台都逐渐将自身供应链上下游以及中间环节加以完善,如在全国各省区建立中心仓、网格仓,扩充全国运输线路和同城运力网络等。
此前,社区电商的商品质量问题也频有发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消费者收到菜后,发现少送晚送,腐烂变质。事实上,这并不是社区电商的模式问题,而是背后的供应链建设问题。
社区电商的物流跟传统的快递、货运物流完全不一样。无论在中国城市农村的任何一个角落,今天晚上11点之前下单,明天晚上11点要拿到货。对消费者,社区电商需要一种确定性的到达。
团长的感受更为直接,经常遇到缺货问题,团长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的数据追踪,造成工作量大量增加。但在今年四五月份后,商品配送时间稳定,冻品、蔬菜分类摆放整齐。
随着模式逐渐完善,社区电商正在尝试摘下身上的负面标签。
二、新人群、新痛点、新难题
过去两年,社区电商的主战场一直都是低线城市。其中,三四线城市以其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点位更多等原因,成为各个平台团点单量最多的市场。
但事实上,这一部分市场目前与社区电商的适配度,并没有那么高。
三四线城市,或者将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村镇以上、一二线城市以下的中间地带,在过去一年间面对着原有用户流失,以及难以开拓新用户的问题。一方面在于,尝试过社区电商但并无优质体验的用户,在没有高额补贴后,选择不再复购。
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的商品力与用户体验,社区电商在这些中线城市里竞争力不够。在三四线城市中,菜市场、小商超等生活服务点里居民区很近,通常步行10分钟内便可抵达,距离与去社区电商自提点相差无几。虽然有少许价格优势,但这又比不上去菜市场立即购买的便捷度。
与此同时,中线城市的生活节奏较慢,居民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去菜市场挑拣买菜。对此,团长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有团长认为,专注运营注重生活品质、对价格不敏感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年轻人才是社区电商模式的目标客户,其余消费者可能需要菜市场挑挑拣拣、讨价还价的服务。
真钱世界杯买球平台也有团长将价格定位较高端的产品作为主推商品,给消费者做消费升级,从而打出与菜市场、本地商超的差异。这可能与我们对社区电商的第一印象略为冲突,但事实上,不少大品牌、新品牌在社区电商渠道销售良好。如高端鲜牛奶品牌“认养一头牛”,在美团优选上的销量可观,6-9月销售额环比涨幅均超过50%,最高月销售额超千万元。
可见,目前的社区电商模式仍需在商品、服务等方面做出新探索。否则在不断涌现新渠道的今天,社区电商模式有可能重蹈垂直电商、O2O的覆辙。
社区电商另一个面对的难题,便是生鲜电商的通病,即何时盈利。
在小型平台倒闭,大型平台收缩后,整个行业在用户端发展变缓。在一二线城市以及部分社区电商曾发力过的城市,社区电商依然只是消费者日常购物渠道的补充。电商集约采买后的成本优势,一定要在规模这个前提之上。
放慢扩张速度后,社区电商的上限好像不再像过去那般有想象力,区域性龙头圈地成为新常态。而目前几乎所有中大型社区电商平台仍在亏损,据财报显示,几个头部社区电商平台三季度亏损都在十亿级别。
社区电商完善整个流通链路,跑通又有规模、又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必然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运作到那时,对每个社区电商平台都是一大挑战。
但好在,目前各家的投入方向,从追求短期数据的扩张补贴,变成建设仓储、冷链,改造农业基地等具有长期价值的事。
三、社区电商的模式价值
将时间拉长,从商业本质上看,社区电商特有的价值在过去一年中逐渐显现。
首先,社区电商是对下沉市场消费者最贴心的的渠道。这里的下沉市场和上述中层市场不同,主要指县域、村、镇等,此前的零售渠道难以完全覆盖的地方。过去连续八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城市。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红岩村,当地只有一家开了25年的小店,作为村里的商业中心,小店日常销售生活日用品,偶尔负责收发快递。村里人想吃新鲜蔬菜,需要自己种或到镇上、县城超市购买,有的老人为买一把两块钱的小油菜,往返需半天时间。
在接入社区电商平台后,村民们能买到各类蔬菜与水果,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可以通过线上订单为家里老人进行异地购买。
能实现满足偏远地区密度较低消费者的需求,原因正是在于社区电商的反向集约式采购。
在传统的生鲜零售渠道中,不确定性是带来报损的最大原因。因此,层层分销从而降低单个环节的风险,是传统生鲜渠道绕不开的繁琐之处。
社区电商的以销定采,辅以平台搭建的直采网络,使得生鲜流通链路大大降低成本,并提高时效。
其次,社区电商是最适合做农产品的电商渠道之一。对于农民来说,卖不出是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而凭借社区电商的平台能力,将农民与订单直接连在一起,再加上强大的物流能力,完成整个闭环。
比如,下半年势头很猛的淘菜菜,与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的“科技小院”项目,即在重庆周边科技小院种植低碳蔬菜,从农业基地,到数字农业产地仓、销地的中转仓,再到末端配送。让重庆田间地头的低碳蔬菜,实现在次日到达消费者的餐桌。
行业头部选手多多买菜提出“科技助农”,在流通环节,依托其数字化增加投入,建设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立适合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在生产环节,多多买菜发起多届农研科技竞赛等。
美团优选则于去年推出“农鲜直采”计划,通过集中采购、以销定采的模式,助力产销高效对接,帮助云南昭通苹果、湖北秭归脐橙、广西武鸣沃柑等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社区餐桌,并发挥数字化优势帮助当地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同时在当地投入建设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
社区电商,可以说是近几年零售业最火热的创新渠道之一。在关注和质疑中,社区电商正在纠正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加速补齐服务、商品力、流程优化等核心能力,并通过技术和模式的融合,逐步搭建起上下游合作共赢的良性生态,走向长期发展的正轨。